潘家园街道秉持“以居民为中心”的治理理念,深入推进党建赋能“微格精治”工程,通过畅通民主协商渠道,搭建多元共治平台,用邻居上阵、接续作战,打造全新居民自治模式“潘家园·邻委会”,成为“居民自我主张、居民自发参与、居民自觉推动”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样板,用“最小单元”激发基层治理“最大效能”,打通基层治理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坑洼路“变身”平坦道
雨天积水不再愁
潘家园南里社区17号楼东侧道路,是小区东门的必经之路,全长约70米,宽约6米。因长期碾压导致路面多处破损,下雨天积水带来不便。
针对小区东侧道路改造问题,潘家园?邻委会志愿者逐户走访收集居民意见,志愿者将这些声音认真记录后,第一时间与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面沟通。
根据大家的意见,社区特别铺设了透水砖。曾经坑洼的路面变得干净平整,雨水随砖面快速渗透,居民们早晚出行再也不用绕开“小水洼”。推着婴儿车的李阿姨笑着说:“现在这条路成了咱遛弯的“首选出行道”,社区把事儿办到了心坎上!”
“颠簸路”换新颜
电动车棚添坡道暖了骑行人
干净平整的沥青路面,暖心便民的车棚坡道,华威北里南社区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改造,出行环境的“颜值”与“舒适度”实现双提升,引来居民们的声声点赞。
据了解,因路面老化、燃气管道修理挖路等因素,华威北里南社区内部分路段出现路面破损、坑洼不平的情况,影响居民出行安全。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,社区依托潘家园·邻委会机制,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带着民情本实地走访,与居民面对面收集诉求。
“社区真是把咱的事儿放在心上,知道搬车费劲,主动帮我们装了坡道!现在充电、取车方便多了,不用再费劲抬车,这个坡道太贴心!”刚给电动车充完电的张大哥竖起大拇指。小小的坡道,连接的不仅是车棚与路面,更是街道对居民生活细节的用心琢磨。
从居民“一句话”到实事“落地生花”,潘家园·邻委会与各社区的协同联动,让每一份诉求都有回应。接下来,潘家园街道将继续以“民需”为导向,把更多“身边小事”办成“暖心大事”,让民生温度在社区每个角落悄然传递。